在当今互联网的广阔天地里,腾讯、阿里、百度无疑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几大巨头,它们的业务做得既大且全,牢牢掌控着国内互联网的大半壁江山。在这样的格局下,若有人想要推出同样大而全的产品去与BAT一较高下,恐怕难度不小。于是,众多后起之秀纷纷另辟蹊径,选择专注于做专而精的项目。就像曾经有人所预言的那样,未来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更多地会朝着垂直深耕的方向迈进,即从特定的某类人群、某种特定需求出发去挖掘市场,而非试图去服务所有人群。如今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像滴滴、今日头条、平安好医生等诸多产品,都是在各自的垂直领域精耕细作,并逐渐发展成为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
对于小众产品而言,冷启动、精准定位目标人群以及明确用户画像等环节,向来都是运营过程中的难点所在。接下来,我将通过以下几个要点,和大家分享一下小众产品的运营之道。当然,其中可能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多多给予宝贵的建议呀!
一、认同自家产品
我之所以把认同自家产品放在首要位置,是因为在各种运营交流群里,包括同事之间,常常会听到大家吐槽自家产品。其实呢,我自己有时候也会这么做,我觉得大多数人吐槽的心态,无非是希望产品能够变得更加完善。然而,真正去认同自家的产品,深入了解其各项功能的使用方法,仔细记录软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洞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举措可都是在为日后更好地运营产品做充分的准备呢。
看到这儿,大家不妨在心里默默思考一下自家的产品都有哪些主推功能呀,通过实际使用又发现了哪些不足呢?不妨把这些都一一记录下来哦!
二、关于零启动
很多创业公司在早期发展阶段,都会不可避免地遭遇零启动的困境。对于一款面向小众人群使用的软件来说,有一个优势在于目标用户相对比较明确,但与此同时,缺点就是这些目标用户可能分布得比较零散。下面要聊到的这几点,或许是在零启动阶段大家普遍适用的一些模式哦。
1.名人背书
名人背书这种方式,对于绝大多数软件来说,确实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推广手段,不过这对创始人的人脉资源要求颇高。但当遇到小众软件时,可能就需要运营人员更加主动地去做足功课、积极寻找合适的名人资源了。
在寻找名人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个颇为尴尬的局面:名人到平台上没有粉丝追随,那他们为何要来呢?而平台若没有名人效应吸引粉丝,粉丝又为何要关注呢?这就像是那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千古难题呀。不过,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哦。作为运营人员,想必大家都考虑过用户画像区分的问题吧。我们是不是可以对所谓的领袖用户也进行等级划分呢?在早期阶段,可以先邀请一些小有名气的人来使用产品,并且在此期间,要加速产品的优化进程,不断增加足够优质的内容。随后,再陆续将那些更具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引入到社区当中,逐步扩大名人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粉丝关注我们的平台。
2.优质内容
很多垂直类产品能够迅速走红,往往都是得益于其优质的内容。如今,优质内容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可能是文字、图片、视频,甚至是音频呢。比如说,早期的小红书凭借香港购物指南的图文内容吸引了大量用户;小咖秀则是通过短视频创作而火爆起来;echo回声更是凭借独特的3D音乐效果收获了不少粉丝。这些小众软件都是从满足某类人的某种特定需求入手的,有些需要运营人员亲自去创作优质内容,而有些则是先凭借自身简单好玩的特性,吸引用户自发地去创作优质内容,然后再进行二次传播。
靠的也是优质的内容哦。那么,优质内容又该如何获取呢?其实呀,优质内容的源头就在用户自身呢。就拿肿瘤用户的护理需求来说吧,如果能将医院护士提供的护理小贴士整理制作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这就算是优质内容啦。不管你的产品有多小众,既然它针对的是特定小众群体,那就一定存在着某种共性。只要我们能够精准找到那个共性的点,就能够创作出吸引用户的优质内容啦。
3.精准的用户渠道
即便有了优质的内容,如果没有合适的渠道去进行分发传播,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呀。这个时候,大家就应该想到利用各种社交软件啦。
①QQ和微信
QQ在识别精准用户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哦,它有QQ群、兴趣部落等功能。只要你在QQ群里搜索相应的关键字,你所需要的精准用户就会全部呈现在你眼前啦(关于我是如何玩转各大QQ群的,会在后续的“如何玩转社群”篇章中详细和大家聊聊哦)。QQ兴趣部落就有点类似于贴吧,里面可谓是应有尽有,只要你能想到的社区类型,基本上都能在这儿找到,除非你的产品需求是那种伪需求,根本不足以建立一个社区来进行讨论。
在建群的初期阶段,可能确实需要耗费你不少的私人时间,毕竟用户们也都有自己的工作,大多是在晚上比较活跃。不过呢,等你拥有了一定的用户基数之后,社群就能帮你快速吸粉啦,而且后续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管理,只需要学会放权给用户,你自己制定好规则就行啦。
微信相对QQ来说要封闭一些,不过大家可别忘了,微信可是一款国民级APP呀。只要你手头有种子用户,把这些种子用户加为好友,你就能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潜在用户哦。微信的群聊功能,作为运营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呀。给种子用户建群,然后通过与种子用户的沟通,让他们邀请身边的用户朋友加入群聊。另外,微信还有一个强大的流量入口,那就是公众号哦。你可以关注你的竞品公众号,从中挖掘并寻找那些由普通用户建立的公众号,这些普通用户其实就是你正在寻找的领袖人物呀,他们建立公众号无非是想让和自己有着相同价值观的小众人群认同、肯定自己,树立个人的形象。通过关注他们的公众号并留言加好友,这样既能找到优质内容,又能寻找到优质用户,而且日后还可以用于你产品的品牌宣传呢。
②微博/博客
自家的微博运营,这里主要得看产品的发展方向以及目标用户的年龄层大小啦。
其次,微博其实也和QQ的某些功能有些相似哦,在你搜索关键字之后,它会默认帮你筛选出你所需要的优质用户,当然通过这些筛选出的用户,你还可以查看与之相关联的用户信息。而使用博客的用户,年龄层可能相对偏大,或者是对文字比较喜好的人群,具体情况还是要取决于你的目标用户群的行为特征以及年龄分布哦,大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考虑。就我所运营的产品而言,普遍用户年龄层偏大,所以博客对我来说绝对是一项优质的资源呢。
③自媒体
自媒体对于产品的零启动来说,可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哦。如今各大新闻平台,比如今日头条,都在强调智能分发、千人千面的产品逻辑,这种逻辑能够让你快速找到精准用户哦。关注你的用户,那可都是你的潜在用户呀,只要你的内容足够好,就不愁没有用户关注,而且导流的效果也会取决于你的内容质量以及引导词的效果哦。我在做自媒体的时候,会把内容做得足够精准,引导词也会经过多次修改,通过查看数据比对,最终确定使用哪个引导词效果最佳。我曾经做过调查,发现软件活跃用户的50%- 70%都是从自媒体渠道而来的,由此可见自媒体的导流效果有多显著啦。
而且呀,自媒体可不仅仅是你自己发文这么简单哦,你关注的相关同类账号同样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呢。在同类账号的留言区做做自己的广告宣传,效果也是不错的哦(不过还是建议大家把自家账号做大做强,不建议频繁去其他账号留广告,这里面的道理大家应该都懂的,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曾经负责自媒体运营的时候,硬是把一个医学健康类账号做到了7.4万粉丝呢,要知道我本人可没有医学背景哦!(当然,这也离不开其他小伙伴的配合啦)
④社区、论坛(如贴吧、豆瓣)
这些地方往往藏着你所需要的优质内容哦,不过最好能找到作者授权,顺便把作者转化为你的优质用户呀。通过查看这些社区的内容,你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你的用户呢。如果你同时负责社区内容运营,那么这里面的内容可就是现成的模板和案例啦,你可以从中学习它们的话题讨论方向、活跃度高的原因等等。
⑤百度百科词条、问答知乎等
这些地方呢,就需要你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啦。如果你恰好是这方面的专家,或者你的公司有这方面的专家,那就尽管放心大胆地去回复吧,哪怕是用小号提问、大号回复的方式也可以呀,这绝对是让你的产品赢得用户人心的好办法呢!
⑥广告
有些创业公司的运营人员可真是全能型选手呀,不仅要熟悉用户需求,了解产品特性,还要懂得如何投放广告呢,没办法,人力有限,能者多劳嘛~
上面提到的这几个要点,如果能把其中某些方面做到极致,那产品在零启动阶段就不用发愁啦。我自认为在社群(QQ群、兴趣部落)运营和自媒体运营这两方面做得还算不错。运营工作很多时候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还好我在这两个强项上能够拿出数据来说话,也算是给自己的一个小小鼓励吧。主攻这两个方面,能够让你用最短的时间建立起自己产品的用户画像,快速地了解用户需求,并精准抓住用户的痛点进行放大,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你的产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