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高价产品需理性与感性因素兼具
人皆利己,若产品欲售高价,需告知消费者选择它而非其他竞品的理由。市场经济遵循“等价” 交换,消费者愿高价购买,是因产品能提供更高价值,毕竟世间爱恨皆有因,人是理性且利己的。
以苹果手机为例,其价格远高于普通智能手机,因在消费者眼中它是身份象征,其时尚设计、流畅系统和强大功能(虽部分是广告塑造的认知)是购买理由;顺丰快递比普通快递贵超一倍,因其快捷安全;肯德基可乐比超市贵一倍多,消费者仍热衷,是因其提供舒适、干净、快乐的体验环境;火车上方便面贵却不乏购买者,是因别无选择。
营销人员首要考虑的是给消费者高价购买的理由。
创造高价购买理由的方法:从理性和精神两个层面着手。
多数产品或服务从理性层面为消费者高价购买提供依据,如顺丰的快速安全。楼下小超市挂面比沃尔玛贵5毛钱,人们仍常买,是图方便;格力在强大广告影响下成为消费者心中空调第一品牌,购买格力即使多花钱,消费者也因觉得有保障、更专业而选择;女孩会因衣服款式好看而买下较贵的它。
理性层面涵盖商品可感知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包括原料、成分、数量、质量、规格、构造、功能性能、外观款式、色泽味道、包装、品牌、送货、安装、用途等。
通常只有品牌产品能达到此境界,它是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感觉,实际营销中较难实现。买宝马车不仅是购车,更是获得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苹果手机和小米手机分别给“时尚白领” 和 “都市屌丝”贴标签;万宝路香烟代表着豪迈的男子汉形象,能让抽烟者有代入感;奢侈品品牌都在迷惑消费者心理。
精神层面的高级阶段是消费者将人格寄托于某些品牌,用其产品彰显个性,此类品牌有持久生命力且能卖高价。但需注意,精神层面理由要建立在理性层面理由之上,且需强大市场宣传才可能生效。
若产品(或品牌)能在理性或精神层面营造出消费者愿意高价购买的理由,就能比竞品卖得贵。
给出的理由必须是消费者关注且愿意为之付出成本的。例如,制烟厂推出仅包装颜色(白、红)不同的新品烟,其余相同,白色 10 元一包,红色 12 元一包,理由是红色包装好看,但实际红色一包未售出,因为此理性层面理由未受消费者关注,他们不愿为此付费(若为女士服装,颜色或可溢价)。建立长久高价理由需辅助宣传和渠道,如电视、互联网、路牌广告,以及终端销售人员向消费者传递价值,双管齐下才可能有效,动态广告效果优于静态广告,这就是大品牌多利用电视(视频)或人员推销营造品牌的原因。
想让产品卖得比竞品贵,需在理性或精神层面给出消费者关注且愿意付出成本的购买理由,并通过媒体广告和销售终端清晰传递给客户,动态传递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