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ITC.CN
融媒体传播平台
TSITC.CN
提升公司影响力 提升品牌知名度 获得更多曝光
Enhance company influence ,Increase brand awareness,Gain more exposure opportunities


北京图说天下信息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运营人员的六大 “心痛之殇”:问题与应对

访问量: 编辑: 发布时间:2024-11-05
文章指出运营人员工作中有六大“痛点”:一是运营工作没方向,大公司盲目跟风、创业公司缺少模仿对象易导致运营方向迷茫;二是重产品轻运营,不同阶段产品和运营侧重点应不同,否则产品难以推向市场;三是队友不给力,运营需要研发和设计支持;四是人力不到位,人力不足又不减事会影响运营效果和员工积极性;五是执行力不够,好想法基于对行业等的了解、强执行基于责任心、分析总结要成习惯,执行力是基础;六是没有自知之明,不同层级人员应做好本职,不要越级行事。

运营人员在工作中,总会遭遇一些棘手难题,仿若荆棘缠身,难以摆脱。那么,这些难题究竟何在呢?本文作者梳理出了最让运营人员揪心的六大 “痛点”,快来一同探究吧。

 你是否也常陷入以下这些困局呢?

 老板决策随心所欲,盲目跟风。见别家的业务火爆,便不管是否契合自身,就责令下属着手执行。还美其名曰:互联网就是要不断试错。

 产品流程繁琐复杂,用户一头雾水,需要运营人员反复讲解,甚至得撰写产品使用说明。可问题是,用户真有时间和耐心去看那些说明吗?

 设计排期拖沓漫长,文案提交后,仿若石沉大海,一周过去仍毫无动静。好不容易等来设计成果,却风格怪异,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这是在开玩笑吗?

 研发人员敷衍了事,导致产品漏洞百出。运营人员瞬间沦为一线客服,每天要处理数百条投诉,哪里还有精力去开展其他工作呢?

 运营计划难以严格落实,自身执行力欠缺。即便想出了自认为完美无缺的方案,最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实施。

 在与众多运营人员交流时,我常询问他们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难题,以及那些让他们感到无助和难过的状况。一方面,是希望从他人的问题中探寻共性,进而提升自身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期望通过交流能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接下来,就为大家总结一下让运营人员心痛的 “痛点” 究竟有哪些。

 

3ffcede9f4f662df0a528cfbdbdd6fa2_compress


一、运营方向迷失之痛

 无论是规模庞大的成熟企业,还是初出茅庐的创业公司,运营工作缺乏方向的问题都如影随形。

 许多大公司行事草率,盲目行动,看到某个领域有火爆趋势,便召集一群人仓促上马项目。折腾数月后,若不见成效,就将这些人员转岗或直接辞退。创业公司则因通常选择巨头尚未涉足或未做好的方向,缺乏可供模仿的范例,对未来发展方向把握不准。虽然坚信大方向正确,产品也有市场需求,但具体的运营策略、如何让产品被大众知晓并认可,却茫然无措,只能在摸索中不断碰壁。运营确实需要试错,但长时间找不到方向,产品很可能就会夭折。

侧重于执行层面。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发现运营工作中充满了方向不明的情况,真正拥有清晰目标和明确执行路径的少之又少。

 

二、重产品轻运营之殇

 在撰写本文之前,我在微信上做了个小调查,发现大部分运营人员都对这个问题颇有怨言。在我看来,产品经理负责打造产品,运营人员负责推广产品,二者地位本应相当,只是在不同阶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若产品刚上线,重点自然在产品本身,因为此时产品往往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尚不完善。若推出的是一个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的产品,那也就没有运营的意义了。

 当产品上线已久且趋于成熟时,仅通过优化产品来创造价值的空间极为有限,除非产品经理有非凡的创意或卓越的能力,但这往往可遇不可求。而且即便产品有重大突破,也可能无济于事,因为产品壁垒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太容易被突破了。

 在产品成熟期,重视产品体验优化并无过错,但如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过度偏重产品而忽视运营支持,产品能否成功暂且不论,至少无法将其有效地推向市场。除非能打造出像 iPhone 那样让用户趋之若鹜的产品,否则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三、队友支持匮乏之苦

 运营岗位对支持的需求极高。

 每一个出色的活动和运营方案的成功实施,都离不开研发和设计团队的有力支持。

 仅凭几个运营人员,要想出色地完成拉新、留存、提升日活和增加收入等多项指标,难如登天,除非运营部门自身配备了美工和研发人员。大多数情况下,运营人员所需的支持并不多,只是偶尔需要协助,若连这点支持都无法保障,那真是令人无奈。

 许多优秀的产品都是大量资本和人力投入的结果,就连杜蕾斯的微博账号运营都需要一个团队,更何况一个完整的产品呢?

 在这方面,运营人员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身技能,尽量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另一方面,其他岗位同事适当的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四、人力不足之困

 运营工作极其依赖执行力,而执行需要人力保障。若人力不足,又不精简事务,最终只能是勉强维持。网上有很多关于产品做减法的文章,却鲜少提及运营做减法,这或许是因为运营工作具有积累性,即便人力减少,前期积累短期内也能维持数据稳定,从而让很多人忽视了运营减法的必要性,认为不减也无妨。

 举个例子,我们曾有一个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微博账号,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但后来负责的人员离职,仅安排半个实习生来维持,起初数据并无明显下滑,但时间一长,就逐渐与竞品处于同一水平了。

 当人力资源不足以应对繁重工作时,必须进行减法操作,如果不愿或暂时无法做减法,至少要确定工作重点。一方面,如果运营人员工作极度饱和,虽然各个渠道都在运营,但每个渠道分配的资源有限,很难取得显著成绩。另一方面,这会抑制员工的创造力,员工没有时间根据自身特长发挥优势,长此以往,员工便会离职,有能力的人都不愿只做维持性的工作。

 

五、执行力欠缺之弊

 前面谈了诸多外部因素,现在说说内部原因。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形态的运营工作差异很大,但可简单归结为三件事:

 好的想法源于对行业、产品和用户的深入洞察。很多人总是向他人询问(比如在知乎上,或者向一些公众号作者咨询,运营喵的公众号就经常收到新手的各种问题):我现在运营一个 XXX 产品,怎样才能做好运营工作?这其实是了解不足的表现,他人很难了解你的实际情况,给出的建议往往不切实际。与其如此,不如多去接触用户,研究竞品。

 强大的执行力建立在责任心之上,只有愿意为产品和用户负责,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执行过程中,很多细节无人监督,最终的结果完全取决于执行人员。而且运营工作很多时候是个积累的过程,一次执行不到位可能在数据上体现不出来,但日积月累,问题暴露时就为时已晚了。

 分析与总结应成为一种习惯,坚持下去便会水到渠成。只要能坚持一次、两次,长期坚持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习惯。

 在这三件事中,执行力是最基础的,一切都基于高效执行。即便当前对行业、产品和用户的了解有限,只要脚踏实地做事,也有成长的机会。若基本的执行力都欠缺,其他的就无从谈起了。据我观察,大部分人的执行力都有待提高,他们能偷懒就偷懒,从不主动找事做,一到周末就彻底放松,做事敷衍,不注重细节。

 

六、缺乏自知之明之患

 前段时间梁宁有篇文章提到了互联网人职业的四个层级:第一层是动作执行层、第二层是任务执行层、第三层是战略管理层、第四层是战略决策层。

 处于某一层级的人,关键是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适当考虑其他层级的问题并无不可,但切勿越俎代庖。然而,很多人都喜欢越级行事,这类人往往华而不实,明明是执行层,却成天高谈阔论战略,不切实际。就像马云所说:“刚来公司不到一年的人,千万别给我写战略报告,千万别瞎提阿里发展大计…… 谁提,谁离开!但你成了三年阿里人后,你讲的话我一定洗耳恭听。”

 



图说天下文化: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在中华大地擘画改革新卷,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历史不会辜负实干者。
北京图说天下信息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67326e5bfa5fcf0be15ce360991ebe79
8b8d0c78bde65e37200ccc6b66c4c9de
7c3681ea1c7654a673d25055d5e7bfa2
e9aa4d14f50065f7e5a278214eb9cea6
电话:17801571980
微信:bochumcn
Email:liuhui@tsitc.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首特钢创业大厦806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