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传统媒体面临诸多困境,停刊与转型屡见不鲜,渐显颓废之态。而新媒体则如雨后春笋,蓄势待发并悄然占据重要地位。反应敏捷的企业迅速调整方向,将传播重心和预算纷纷投向新媒体领域。然而,那些反应迟缓的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人在新媒体运营中做得有声有色,心中满是羡慕嫉妒恨,于是匆忙投身于新媒体大潮,却往往缺乏明确方向和足够的准备。
尽管人人都在热议新媒体和社会化营销,众多企业纷纷开设微博、微信账号,注册各类自媒体平台,但真正能在新媒体领域游刃有余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一些临时受命、半路出家从事新媒体运营的人员,面对老板的严厉质问和上司的重重质疑,虽积极购买各类书籍、参加多样课程,甚至向各路大神求助,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看似知晓了众多道理,但所做内容依然无人关注。
二、新媒体运营所需能力与衡量标准
1. 所需基本能力
1. 网感:新媒体运营人员需具备敏锐的 “网感”,包括抓热点、熟悉数据分析以及信息搜集等能力。对于纯媒体或企业新媒体而言,把握趋势至关重要,更关键的是在众多趋势中坚守自身取向,并非盲目追逐所有趋势,因为有些趋势可能与自身价值观相悖。
2. 整合能力:新媒体编辑应具备较强的整合素材、资源的能力。整合素材看似简单,实则不然,面对海量资料,需辨别真伪。有时仅得到只言片语或小爆料,却要将其发展成一篇文章,这就需要具备从素材中发现关联的能力,如同侦探一般,将多篇报道的意思串联起来,挖掘出不一样的价值。
3. 文采:这里所指的文采并非学校文学社中的风花雪月,而是能够就当下时事,用读者喜爱的语言进行描述。任何事情都有其发生的结构、场景、逻辑和走向,文采要为这些内在因素服务,不能仅关注文章文字的表面特色。
2. 衡量称职的标准
1. 理解产品:一切运营工作都离不开产品,脱离产品的运营毫无意义。新媒体运营人员要深入理解产品,熟悉其历史、每一个功能点,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知晓产品最吸引用户的地方,能快速定位并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甚至对产品有自己的思考,这些都建立在对产品的深刻理解之上。
2. 了解用户:不能仅依赖网上的用户特征数据报告来了解用户,而应通过长期与用户接触、打成一片,在解决用户问题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并反复验证,将用户的喜怒哀乐、喜好与特征牢记于心。
3. 懂传播: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形式不断变化,但传播的逻辑始终不变,即包含引爆点、传播节点、传播形式三个要素。新媒体运营人员要思考如何吸引粉丝、引爆朋友圈等,关键在于掌握传播的方法论。
三、做好运营号的关键要点
1. 分享至上:内容固然重要,但分享才是关键。运营者要积累用户资源,精心雕琢标题,细致考量内容的每一个细节,分析优秀账号的成功之处,结识同行并相互转发。分享意味着更有效的传播,能让内容被更多人看到,因此每创作一条内容,都要充分考虑其传播性。若只是发布内容后便无所作为,那还处于新媒体运营的初级阶段。
2. 紧跟热点:要注重时效性,善于利用时下热点。众所周知,热门新闻首个爆料者往往受益最大,做自媒体也是如此。如 “优衣库视频事件”“主要看气质” 等都是可借势的点。当热点事件爆发时,运营者要敏锐捕捉,思考如何借助这些事件提升账号影响力、吸引粉丝,而不应仅仅一笑而过。
3. 合作共赢:避免单打独斗,学会多号借力。例如当年冷笑话精选的崛起,其基本逻辑是多个账号互相转发、互相带动,从而使影响力不断扩大。如今,众多账号也通过互相转发、借势,实现互利共赢。在互联网开放的时代,固步自封已行不通,分享与合作共荣才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