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在快时尚浪潮中风光无限的Zara,如今在我国市场陷入了艰难境地。从2016年在上海南京西路开设国内首家门店的辉煌,到如今面临关店以提升盈利能力的困境,十年间变化巨大。其在我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大幅下滑,近乎腰斩,而与之相反的是商品售价却在逐步提高。尽管这一策略使得全球营收和利润有所增长,但在我国市场,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和品牌理念的不满逐渐凸显。衣服质量不佳,款式不适合亚洲人等问题,使其逐渐失去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在全球市场,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表现却截然不同。2024财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净销售额同比增长7.1%,市值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且实现翻倍增长。销售额、毛利润、净收入等多项数据均实现增长,股价也持续攀升。集团在全球共经营着5698家门店,还在不断拓展新市场,如在乌兹别克斯坦开设首家门店。面对全球214个市场,Inditex集团通过独特的时尚主张、提升客户体验、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对人才的承诺等关键战略,抓住增长机遇,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拓展能力和发展潜力。
2.Inditex集团将持续专注于四个关键领域以驱动增长。在时尚主张方面,强调创造力和设计质量,推出新产品线;在提升客户体验方面,投资加强物流和扩大门店网络,引入新安全技术,还积极拓展线上渠道,通过直播等方式与消费者互动,其直播带货模式在我国取得显著成效后,计划推广到英美和欧洲市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ZaraPre - Owned平台在欧洲市场推出并将进军其他市场,与初创企业合作推动环保创新技术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内部晋升和员工培训。在线销售额也实现显著增长,得益于不断优化的在线购物体验和客户关系管理。
在我国市场,Zara虽面临困境,但也在积极尝试改变。它通过多个线上渠道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尝试将走秀与直播相结合的新颖直播卖货形式并取得成功。同时,Zara也在进行一些转型尝试,如提升客单价,走大店路线,推出高端线ZaraStudio 向高端时装化转型,但这些尝试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3.快时尚品牌在我国市场已集体“退烧”。不仅 Zara门店数量减少,H&M、优衣库、GAP等头部国际快时尚品牌也面临类似困境。快时尚品牌在我国败退,既有外部环境因素,如疫情和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但更关键的是自身未能适应时代和消费者的变化。随着70后、80后消费观念转变以及Z世代对个性化和环保理念的追求,快时尚品牌的产品质量、款式设计以及品牌理念未能与时俱进。同时,国内服装企业供应链能力提升和国潮崛起带来巨大竞争压力,快时尚品牌品类定位不清、供应链优势不再突出以及本土化不够用心等问题也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为了重拾消费者信任,Zara等快时尚品牌需要深度本土化,贴近我国消费者喜好,嵌入我国文化和IP,讲述情感共鸣的故事。品牌不能依赖过去的成功模式,要建立独特心智资产,明确品类定位,实施更加用心和精细的本土化策略,才能在我国市场重新获得竞争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